在欧洲,很多政客希望跨国公司可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是德国蔡司公司(ZEISS)正在把更多的产能转移到中国。
7月8日,蔡司在苏州成立了新的研发制造基地,准备生产研究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眼科设备等产品。蔡司表示,这项投资可以让公司更快地对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增强自己全球供应链的韧性。
在这之前,蔡司已经在上海和广州两座城市各建立了一座工厂,并且蔡司从2006年开始已经在苏州生产医疗设备和研究显微镜。与旧的苏州工厂相比,新工厂增加了新的产品线,其中包括更高级别的电子显微镜生产线。这些高端显微镜以前只在德国生产,现在通过这个新基地可以实现这些产品在中国的国产化。
“购买土地建新工厂说明,我们打算长期待在这里。”蔡司大中华区总裁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表示,“蔡司在上海的工厂目前太小了,苏州工厂可以为公司扩大产能。”
从2021年起,中国已成为蔡司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22到2023财年,蔡司大中华区营收突破1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22%。福斯特解释,蔡司在中国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近视的人口增长很快,对近视类的产品需求很大;另一方面,中国老龄化人口也快速增长,对蔡司的眼科设备、眼镜镜片等产品也有很大的需求。
但是高速增长以后,蔡司的业务增速开始出现放缓。2023到2024上半财年,蔡司营收只增长了10%,低于上财年的15%。但蔡司的半导体制造业务仍增长很快,上半财年增速高达22%,长期以来,蔡司因为给荷兰光刻机企业阿斯麦(ASML)供应镜片,所以蔡司也变得很出名;但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两块业务都出现了大幅放缓,增速从两位数降到了个位数;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光学消费品业务也仅增长了3%。
福斯特表示,就中国市场来说,蔡司在中国也面临市场销售增速放缓的挑战:由于消费者信心下降,面向消费者的所有产品销售增速都慢了很多,但面向行业的产品销售还没有看到放缓的情况出现。他解释,这是由于蔡司市场定位高端,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其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
中国德国商会2023年下半年对566家会员企业调查发现,尽管83%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经济有下降趋势,但91%的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79%的企业认为,继续投资中国是保持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蔡司扩大在苏州的投资也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福斯特表示,苏州工厂主要生产那些供应链在国内并且主要销售给中国市场的产品,未来将加大在中国的本土研发。